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四川大剧院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9-08-12 09:28

来源:ARCHINA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昨晚,四川大剧院首场商业试演圆满落幕。一个月多后,四川大剧院将正式投入使用,迎来开幕大戏——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至此,“服役”了32年时间的锦城艺术宫也正式与成都市民挥别。


640.webp.jpg


从锦城艺术宫到四川大剧院,承载了成都市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见证了中建西南两代建筑师传承、迭代与创新。

本期文章将为你揭秘四川大剧院这座成都文化新地标背后的设计细节。


640.webp (1).jpg

四川大剧院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东侧,用地南侧临蜀都大道,西侧临人民中路,东侧临东华门街,用地面积11198.27平方米。

640.webp (2).jpg

天府广场周边汇聚了四川省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成都市博物馆等文化建筑。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四川大剧院由1600座特大型甲级剧场一个,450座多功能小型剧场一个,多功能厅,电影院及文化配套用房、演员用房、办公用房、地下车库及附属用房组成。在演出功能上,可满足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会等多种类型表演的需求。

640.webp (5).jpg


设计特点


完整的城市界面
以城市中轴线对称展开,强调大剧院与图书馆相互协调对应,形成完整城市空间。

640.webp (6).jpg


历史建筑精髓

大剧院从传统建筑造型中吸取养分,提炼出缓坡屋顶、深挑檐、大面积实墙面等传统建筑元素,以印篆体书写“四川大剧院”构成建筑立面的核心要素,彰显剧院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灵动气息。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新旧建筑传承

将原锦城艺术宫外墙面由江碧波教授创作的中国舞蹈历史金丝雕刻壁画巧妙的融入到四川大剧院的设计中,文化底蕴得以提升。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开放的公共空间

设计将底层1000平方米的面积架空,形成7m净高的开放式城市公共空间。既解决了大剧院的人流疏散问题,又成为剧院文化氛围的室外延伸。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剧场设计


640.webp (15).jpg
四川大剧院由1600座特大型甲等剧场,450座小型甲等多功能剧场,300座多功能厅和900座乙级中型电影院组成。在功能上,可满足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等多种类型表演的需求。


国内首创  大小剧场的重叠设置

      为满足综合剧场功能,受用地限制,设计采用大小剧场叠加的处理手法,将小剧场设在大剧院上。此设计措施给结构带来了挑战,形成大跨度、错层、转换、钢-砼混合结构等多重复杂的特点,池座两侧承重斜梁跨度达31.5m,屋顶采用空间斜向单层钢网壳,其悬挑长度达17.4m;上述特点在国内尚属首例。

并且,设计通过与声学顾问的紧密配合,采取浮筑楼板、墙面和弹性吊顶等方法合理的解决大小剧场相互声音振动干扰的问题。四川大剧院的成功设计将会给大小剧场重叠修建综合性大剧院提供良好的借鉴。

640.webp (16).jpg


综合性的剧场运营设计
      大剧院投资巨大,日常的运营维护成本较高,为了保障剧院的长期良性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区位优势,设计将四川大剧院打造成为大众服务的综合文化平台。
      利用地下空间,负一层设影剧院,多功能厅和书吧,多功能厅可兼电影,实验话剧,服装秀,报告厅等功能。一层台仓周围设文化创意屋,乐器展销,图书音像动漫展销。剧场休息厅和夹层,与室外20M处休息平台相连接,设计为咖啡吧和剧场文化沙龙,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候场场所,并打造为高端文化交流平台。

640.webp (17).jpg



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郑勇 孙浩

项目主要设计人员:刘作卓 刘宜丰 周世鹏 李建明 熊雪 耿创 李成龙 谢明典 顾艳艳 蒋海波 冉翊 刘卫 丁新东 邓洪 熊小军 郭平 董彪 殷兵利 王晓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