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项目管理 > 正文

穿越21道煤层,750米高瓦斯煤系地层!我国首座高寒高瓦斯高风险双线隧道建设有多难?

  • 专业分类:项目管理
  • 2020-05-27 09:53

来源:中国铁建,施工技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23日
中铁十二局集团施工的
全长9490米
牡佳客专麻山隧道提前贯通
打破了全线最大施工瓶颈
成为我国高寒地区
首座贯通的高瓦斯高风险双线隧道
牡佳客专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
是在建的全国最北高寒高铁
冰封雪飘是这里的常态
可谓寒原天路
如果觉得牡佳客专
已经在挑战极限建设
那你就落后了
作为牡佳客专全线难点中的难点
麻山隧道齐集高寒和高瓦斯难题
这里地处北纬45度附近
年平均气温仅3摄氏度
冬季极端气温达零下37摄氏度
均有效施工时间不足6个月
更大的难题在于
麻山隧道要穿越21道煤层
750米高瓦斯煤系地层
掌子面瓦斯绝对涌出量
可达每分钟4立方米
为全线唯一高瓦斯高风险隧道
然而
麻山隧道提前53天完成贯通
奇迹如何创造?

01
“静默”防治瓦斯顽疾


麻山隧道内
不能带静电
不能有火种
甚至不能出现机械碰撞
“静默”施工成为麻山隧道的特色
为确保安全施工
建设者在施工中
建立起系统的瓦斯防治体系
隧道洞口检测系统
人员进入隧道
必须穿戴纯棉衣服
必须通过重重检测
必须消除各种静电
进隧道俨然过安检
安检进隧道
现场应用瓦斯自动监控系统
通过遍布洞内的瓦斯探头
直接连接瓦斯闭锁装置
一旦瓦斯浓度超标
施工立即按下“暂停键”
并通过手机APP报警
洞内瓦斯监控系统
针对瓦斯隧道施工特点
建立瓦斯隧道标准化机械配套体系
应用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
营造湿润通风环境
消除火花隐患
从进洞到检测
从设备到技术
隧道建设者“配伍调药”
防治瓦斯顽疾
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平稳
掌子面瓦斯检测

02
“数字内核”孕育智慧管理


围绕瓦斯监测和质量管理
建设者打造
数字化施工体系
以信息指挥中心为“大脑”
以工地影像系统为“触手”
提取整体工程数据
将数据和BIM技术结合
构建工程三维结构
快速精准指导现场施工
数字化隧道三维模型
利用BIM+GIS技术
将工程三维模型和地质实景结合
将施工进度和瓦斯监测结合
构建煤层和瓦斯分布模型
提前预知瓦斯风险源
为施工做足预警准备
构建煤层和瓦斯分布模型
应用数字化管理
结合设计方案数据
建立交互式3D作业指导书
精准描述工程细节
将图纸快速转为三维模型
提供最优化技术方案
将图纸转换为3D技术交底

03
“效率引擎”跑出速度纪录


为加快进度
建设者在施工初期
全线出击
快速打开隧道作业面
全面转入洞内作业
全力避开低温影响
冬季不间断施工
同时采取
夏季重点攻坚
冬季不间断施工
变冬守夏战为全年连战
高峰期
2000名建设者
400余台机械设备
活跃在麻山隧道10个掌子面
洞内施工成为建设“主战场”
疫情期间
麻山隧道建设者
充分利用提前储备的物资
维持生产建设
同步加强疫情防控
建立一站式检疫防疫体系
全面实行封闭化施工网格化管理
确保施工稳步推进
工地实行封闭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线上工作优势
开展资源线上分配
建立单向供给体系
定时定量为掌子面供应物料
打开了施工局面
成为全线复工复产的“火车头”
随着一个个施工节点相继报捷
这个全线“双高”关隘被胜利攻克
一条拉动黑龙江东部经济发展
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钢铁动脉呼之欲出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