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土建工程 > 正文

你敢信?基坑也能“室内作业”了!

  • 专业分类:土建工程
  • 2024-05-14 09:32

源自 | 建八局融媒体中心、中建八局


一侧是升腾翻滚的银色“热气球”

一侧是密密丛丛的巨型“绿毯”

日前,我国西部地区

首例“气枕式”基坑气膜在

中建八局四川省人民医院

综合科研大楼项目

成功应用

与防尘天幕珠联璧合

为项目的建设工地撑起了绿色“穹顶”

新型工艺+新型材料

环保安全又高效

项目采用的基坑气膜

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

建筑工地基坑施工中首次应用的

双层“气枕式”充气膜

是一种兼具防尘性、降噪性、节能性

防火性、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



项目气膜总覆盖面积约1200平方米

最大跨度达44米,高度6米

膜材采用强度大、耐久、耐火

耐高温紫外线的PVDF新型建筑材料

被公认为是继砖、石、混凝土

金属、木材之后的“第六种建筑材料”



传统“气承式”基坑气膜采用

单层膜布+内部作业空间充压的运行方式

在密闭空间实现防尘降噪

“气枕式”基坑气膜采用

双层膜布+膜布中间充压的运行方式

在基坑上部形成中空结构“屋盖”

在覆盖区域实现防尘降噪

具有更强的安全稳定性能

保温隔热效果、降尘降噪效果

较传统气膜也有明显提升


安装过程中

保障膜的安全稳定性

项目在气膜外侧外覆了高强度钢缆

传递膜面受力,可大幅减少膜的应力

在突发极端情况下

膜材可落至网状拉索上

从源头杜绝膜材塌落风险



在安装效率方面

气膜基础锚固件采用角钢连接方式

可将气膜的上扬力均匀地分摊到地梁上

使气膜拥有最快的安装和拆卸速度

整个安装施工过程仅用了48小时



智能控制+泛光照明

聪明稳定又舒适

为了保证气膜顺利运行

项目采用了PLC的全智能控制系统

让气膜运营更“聪明”

其整体控制体系包括模块控制系统

室内外环境监控系统、控压系统

通风循环系统、备用能源系统等



根据传感器测量的室内外气压差

室内外温度和风速等天气状况及其他因素

系统可以及时对气膜内部

气压、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和微调

使气膜在合理的压力下运行

降低能耗,提升运行效率

同时,还标配了应急备用系统

一旦发生停电或供电故障

智能控制将自动切换备用发电机

保证气膜的持续稳定运行



除了气压、温度、湿度等智能调节

基坑的照明也颇有讲究

膜内照明系统采用的是先进的泛光式照明

可以有效利用膜材对光的高反射率

为建筑内部提供

均匀、无晃眼的照明效果

同时也达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



基坑气膜+防尘天幕

降尘降噪又健康

在气膜应用的同时

项目还搭配了传统的“防尘天幕”

为项目绿色施工上了“双保险”



项目采用的防尘天幕系统

面积约5640平方米

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天幕网布采用耐久、阻燃、可回收的

定制绿网,实行单元式布置

由6个防尘网单元构成,最大单元长幅41米

天幕系统由手机APP和遥控两种操控模式

开关时间为30秒

在有施工需要时

可利用智能牵引控制系统分单元打开天幕

实现环保与作业效率的有效平衡



通过气膜和天幕的组合使用

项目现场的降尘率达到了90%以上

基本隔绝了施工扬尘与医患环境

降噪率达60%,大大降低了

施工噪音对医患的干扰影响

与此同时,在喷淋、通风和

光照系统的配合下

气膜天幕还为施工作业人员

搭起了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

保障作业人员不受风雨高温等

恶劣天气影响

极大地保障了工友的职业健康



四川省人民医院

综合科研大楼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

最高处高度99.9米

主要功能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

放疗科、手术区、检验科、病理科、ICU等

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手术中心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

更加一流与高效的医疗服务



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

高标准策划、高质效落实

提炼形成了“向新而行 提质而兴”的

“新·质”文化

坚持以思维谋新提升能力素质

以技术创新彰显项目特质

以管理革新塑强履约品质



项目先后攻克了

不停运状态下医院复杂管线迁改

深基坑栈桥板-内支撑施工等技术重难点

成功在60天内完成地下管线迁改

20天完成高压旋喷桩施工

50天完成大基坑支护桩

34天完成第一层栈桥板和内支撑施工

20天完成第二层内支撑施工

确保了现场安全生产、平稳推进



科技赋能绿色制造,军魂倾筑医研标杆

中建八局传承铁军精神

延续建造优势,汇聚发展合力

匠心打造一流医研精品工程

助力四川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建设

“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