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土建工程 > 正文

当“工业上楼”遇上钢结构,“更快”“更省”“更美”!

  • 专业分类:土建工程
  • 2024-05-17 09:28

源自 | 中建科工、深圳住房和建设局官网、人民日报


随着工业4.0和数字化浪潮的涌现

“工业上楼”已成为城市更新中

一种高效发展模式


由中建科工承建的融腾翼园项目

是无锡市梁溪区

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

也是扬名产业园未来生产样板



“工业上楼”通常指多层厂房

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

是提升工业用地空间

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

的重要举措



项目处于双环的产业内环,南北轴线正中,核心位置,项目位于城市设计智能制造板块,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共有8层生产厂房,是扬名产业园未来典型生产样板,计划打造成中心城区内高颜值高效率的生产示范园区。融腾翼园聚焦空天产业,目前招商入驻企业已基本满园状态,内部装修同步企业需求进行中。


当“工业上楼”遇上钢结构

“更快”“更省”“更美”是其突出特征


“更快”:工业生产、安全快捷


融腾翼园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技术

凭借工业化部品部件

使项目装配率达66.7%

有效缩短工期

外墙免脚手架,楼板无高支模

施工也更安全高效

项目提前5天冲出正负零

45天实现钢结构封顶

提前14天完成建设任务



在开工前,项目即设定24小时的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开工后集中力量抢抓桩基、土方、基础施工,结构提前冲出正负零;



2023年8月15日钢结构首吊,项目合理安排吊装顺序,构件逐个编码跟踪,进场即吊装,实现钢结构45天封顶;



本工程外立面施工充分借助盘扣式脚手架实现外墙、保温、幕墙、亮化、涂料穿插施工,并借助吊篮垂直施工,实现室外工程提前插入,在短短四个半月时间内提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更省”:工业聚合、产业协同

钢结构布置灵活,

项目大柱距11m,

有效提高空间使用率

使原本展开需要约27,600㎡的厂房

集中到高层楼宇垂直化空间中

有效提升楼宇容积率,同时节省物料

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钢结构装配式也为产业协同提供更大可能

定制化模块便于集中打造公共基础设施

如停车楼、门厅、仓储、卸货平台等

以集约空间有力促进企业上下游配套

更好适配工业上楼研发办公和生产制造需求

大大降低了采购、仓储、运输等流转成本

使园区内部企业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以停车楼为例

项目采用地上立体机械停车楼

增加立体停车位92个,

地面停车位20个

有效节约用地成本

惠及园区企业



“更美”:“产业之窗”、绿色生态


相比传统建筑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更加绿色环保、品质优异



项目秉承“绿色生态”理念

通过装配化安装有效减少噪声及建筑垃圾产生

有效减轻湿作业污染与灰尘污染

在景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

项目将绿化延伸至园区内部道路

满足不同空间对景观的独特需求

通过铺装的延续、细节的继承和精致化的展现

在更大范围内连接城市的绿色走廊

打造更加宜业宜居的城市空间新形态



外观设计上

项目立面设计植入方框造型节奏

以“产业之窗”造型为整体理念

塑造高品质产业示范区形象

呼应聚焦“空天产业”的园区定位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延伸阅读



“摩天工厂”是怎样炼成的?


所谓“工业上楼”,是指在高层大厦中开展企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具备相近行业高通用性、高集约性特点,将传统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


有人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般的工业园,是大片的土地和成排的厂房;而在深圳,工业园是被“叠”起来的,这就是“工业上楼”。


例如,深圳首个按照“工业上楼”标准规划建设的先进储能产业园——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摩天工厂”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建起来的。


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构件吊装过程

图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人民日报


还有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项目,采用了“环形坡道+高架道路”,在货运交通上实现了“多首层”厂房。


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项目高荷载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图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人民日报


然而,工业上楼,远不止“拉上楼”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厂房的堆叠和生产线的搬迁,更是从平面到立体生产空间的演变,是空间安排、功能布局、机制设计上的创新。


深圳市宝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林华认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


以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为例。从功能布局看,这一产业园均是楼层高、大荷载的高品质厂房,配备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从空间安排看,厂房设计大平层生产空间,企业可将不同生产环节布局在同一楼层,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


宝安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是深圳最大“工业上楼”试点园区


产业布局领域也是环环相扣,有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四大主导产业。


不出大楼,乘坐电梯下楼即可抵达生产车间,上楼就能和“上下游”企业谈合作……不仅厂房租金便宜了,运输和沟通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一期,3栋巨大厂房矗立在屋山水库和火山公园的山水之间,“一半山水一半城”,集生产、研发、办公、居住、饮食、文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


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效果图


在“摩天工厂”里,有“拎机入驻”的生产企业、“楼上楼下”的产业链条、“量体裁衣”的园区服务,工业便有了“再上层楼”的想象空间。



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实施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正式发布《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简称《通则》),该《通则》是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作为深圳市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通用标准,于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图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人民日报


《通则》有哪些亮点?

首先,这是全国首部涵盖策划、规划、建筑、专项全设计流程的工业上楼技术标准。涵盖了设计前期、规划设计、生产用房设计、研发及配套用房设计、专项设计等内容,填补了全国工业上楼建筑设计规范的空白。


其次,它分析梳理了深圳“20+8”产业空间需求特点,归纳为5类产业空间类型,并规定重点设计内容。


第三,解决什么能上楼、怎样上楼、如何上好楼三大核心问题,梳理了“20+8”产业什么具体环节和工艺能上楼,如何满足新型产业人群的需求,如何解决“工业上楼”消防难题等问题。


第四,紧扣“20+8”重点产业集群,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满足新兴产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



《通则》还明确,工业上楼园区可设置低空飞行中型、小型起降空间,同步设计人流和物流转运等物理基础设施,预留导航、气象等服务保障设施和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效果图

图源:深圳国资


此外,工业上楼园区宜进行第六立面设计,设计应包含以下要素:屋面功能、屋面形态、屋面绿化、屋面设备、屋面色彩、屋面材质、屋面光伏。设计应遵循绿色低碳、美观实用等原则,要充分考虑深圳市气候特点和地域文化,根据所处片区及建筑类型特征,因地制宜,需求引领,整体提高建筑屋顶建设品质、提高城市活力和辨识度。


“工业上楼”五要素模型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