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安全文明 > 正文

我见过最舒服的工地生活区!

  • 专业分类:安全文明
  • 2025-08-11 09:47

源自 | 中建科工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于我们立即删除该作品。

近日,位于中建科工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的“同新”工友村正式揭牌。工友们下班后,可以在“村”里品尝家乡味道、阅览数字图书、提升职业技能……这个有着社区化运营、自治化管理、系统化培训的工友村,让1200余名工友找到了“家”的味道。

“同新”工友村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西部,总面积7150平方米,属于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开发区总工会、广州市黄埔区总工会携手中建科工打造的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来自五湖四海的1200余名工友,在这里处成了一家人。

在这里,工友们下班后

可以品尝来自家乡的特色美食

可以与村委聊聊家长里短、生活感受

可以扫码阅览数字图书馆的一本好书

可以加入素质提升夜校学习新的职业技能

图片

工友村整体布局为“三区两街一中心”:

便民服务区、住宿区、办公区

文化风情街和劳动者大道

以及一站式产业工人服务中心

图片

便民服务区

图片

“劳动最光荣”涂鸦展示墙

图片

文化风情街

图片

劳动者大道

图片

安新医务室

图片

焕新理发店

图片

童新乐园

图片

同新村委会

打造“一村两站”新时代项目工会工作载体

让产业工人更有力量

以点带面破解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难题

“同新”工友村有三重密码

社区化运营
他乡变故乡

“这里的饭便宜好吃哩!想吃家里的菜,就在村子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村委会第二天就能给上新。晚上我们还可以约朋友一起撸串、唱歌,缓解一天的工作疲劳。”

颠覆性产业园项目地处偏僻、交通不畅

开车20分钟才能到达市区

为保障工友的生产生活条件

工友村内打造了24小时不间断的

“5分钟”便民服务区

工友步行5分钟内可抵达

超市、医务室、理发店等服务设施

还可以体验乒乓球、农家乐等休闲活动

闲暇想“充电”时,也可以来到“匠心书栈”

扫码打开数字图书馆阅览一本好书

图片
图片
▲“匠心书栈”由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与中新广州知识城园区总工会、黄埔区图书馆联合创建,致力于解决工人“借书难、阅读远”的困境。下班后,工友们在“匠心书栈”体验阅览免费电子书籍,在乒乓球室休闲运动。

为营造社区化氛围

工友村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街与“星光夜市”

不仅提供物美价廉的家常饭菜

还有烧烤、柠檬茶等特色风味美食

此外,还定期举办送清凉、美食节等社区活动

让异乡而来的工友

在品味“家乡味道”的同时

逐渐融入“同新”大家庭

图片
图片
▲送清凉、美食节等社区活动让工友村逐渐有了“家”的氛围。

自治化管理
议事做主人

“以前的工友村,都是管理员说啥就是啥,我们农民工没话语权,有了问题没地方反馈,只能眼巴巴地等着上级发现、派人解决。没想到在这里,我也能参与村子的管理了!”

 工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习惯都难以调和

如何让他们在村里更有归属感?

工友村成立村委会

实行村委自治制度

让项目党组织、物业公司、劳务公司

以及农民工代表

定期村委会、工会主席接待日等形式

共同履行民主管理职能

图片

▲项目每月第三周周四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履行村庄规划与发展、公共事务管理、村民权益保障、矛盾纠纷调解四项主要职责。

针对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等民生问题

“同新”工友村致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决”

联合街道派出所设置警务工作站

进行“网格化排查、一站式受理”

工友的诉求和问询

可以通过村委会、微信公众号或警务站反馈受理

让产业工人“劳动有保障”

打造维权方面的“颠覆性”模式

图片

▲工作人员在一站式综合管理中心办公。

为了让工友村自治化管理更规范

工友村内部设立了一站式综合管理中心

结合产业工人信息管理平台

打造了安全教育、实名登记、物资发放

入职办理、人员退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让工友村内部的人员流动、安全教育等信息

录入更简单、更新更高效

图片

▲新入场的工友正在一站式综合管理中心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签订电子劳动合同。

系统化培训
用心筑匠心

“以前一天忙到晚,下了班就只想休息。但现在有了夜校学习,那感觉真不错!像电工培训和焊接培训,都是咱能用得上的东西。这手艺学好了,以后找工作都更有底气了!大家都说,这是咱们工友的免费‘加油站’嘞!”

要吃好、住好、融合好

也要学好、用好、发展好

为了让工友在村里有更多获得感

工友村专门设立了一个素质提升站

针对工友学历普遍不高、缺乏体系化实操培训等问题

设置产业工人基础能力培养和专业化素质提升

两大培养体系

在助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同时

鼓励工人职业化发展

图片

▲夜校中提供的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学习手册。

值得一提的是

培养体系有两大特色:

一是师资“双师型”

即聘请项目劳模+资深管理人员

结合项目创新建造、绿色建造特点

针对BIM技术员、建筑机器人操作员等新型技工

构建“订单式培养+场景化练兵”培养模式

通过融合专题授课、实操演练等多元教学模式

将颠覆性创新基因植入课程体系

为行业批量输送“懂图纸更懂技术”的复合型工匠

图片

▲项目安全操作培训讲堂。

二是培训“阶梯化”

首创“安全筑基—持证进阶—创新突破”的阶梯成长体系

基础班教安全操作规范

进阶班教职业持证标准

创新班评技术创优争先

为处于不同需求阶段的工友

定制化提供学习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未来,工友村还将结合项目建设实际

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

以赛代练、以赛促践

让工人在竞赛中收获提升

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塔吊工】贵州文大姐35岁:“去过那么多工友村,这里最大感受就是很正规,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在这工作生活真的很满足,也很幸福。”

【外架工】重庆郑小哥29岁:“在这感觉很踏实,我只管好好工作,其他生活环境、工资什么都有保障,感觉未来很有希望。”

从“打工者”到“新村民”,从“流动”到“扎根”

“同新”工友村通过

自治激发归属感

数字构建便利感

培育强化认同感

让产业工人在异乡找到“家”的温暖

中建科工始终坚信、持续践行——

善待工人就是善待生产力

赋能工人就是赋能新时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