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苏博之后,贝氏又回苏州,造了个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的宅院!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7-04-18 13:49

贝聿铭家乡的“小女儿”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

但我是个中国人,

是的,18岁离家的贝聿铭,

依然能够熟练的说着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

他说贝家在这里生活了600年,

苏州就是我的家。

贝聿铭爱家,

他在苏州博物馆倾注了他浓的化不开的乡情

他喜爱这件作品

甚至称之为自己的小女儿。

在小女儿的设计中,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发挥到极致

贝聿铭的设计的几大特点: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

四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光在贝聿铭这里,像一个魔术师,从屋顶漏下,穿过展厅的廊道,常常可以看到玲珑的庭院。

在苏州博物馆的构造上,

贝聿铭大量采用他偏爱的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

用现代的钢结构替代了

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

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

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充分体现了他“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因此,这位贝聿铭大师的“小女儿”

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苏州的地标和文化骄傲。

完美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

这次贝氏重回苏州,究竟带来怎样的完美设计?

贝聿铭对苏州的感情众所周知

所以贝氏的回归,就在情理之中了。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更是他最为重视的。

继承了大师设计精髓的贝氏建筑事务所,

带着贝老的叮咛与嘱托再次回归苏州

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与苏博相互映衬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

集美学与功能于一身的

可以住的“博物馆” 

这也是贝氏建筑在苏州打造的首座世界级美学宅院。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

贝氏建筑事务所是贝聿铭的两个儿子,

贝礼中与贝建中共同创办的,

他们不仅协助父亲贝聿铭完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

还多次获得国内外建筑大奖

↑贝礼中(中)与父亲贝聿铭(右)、二哥贝建中(左)

贝氏建筑师喜欢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中

增添江南园林的元素,

这都源于贝聿铭提出的

“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和“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

所以这次

担当着金辉弘阳·姑苏铭著的建筑立面设计的

贝氏建筑事务所

充分考虑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

借鉴苏州古典园林风格,

使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

体现出高山流水的造型与意境,

与苏州园林相互烘托,

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既充满东方文化意蕴,

又兼顾现代审美之功用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

外立面选用贝聿铭一贯偏爱的石材与玻璃搭配,

不同高度通过深灰色花岗岩

和大面积的石灰石产生颜色和枝干上的过渡,

石材所具有的厚重感

和玻璃的通透又相互碰撞,融合,

也让石材更加通透起来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的建筑立面体现出“高山流水”的造型与意境,有着鲜明的贝氏风格

立面还巧妙的运用运用了从卢浮宫金字塔衍生而来的

贝氏独有的经典手法的45°斜角设计,

将阳光和户外的景观巧妙地邀请入室内,

并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感,

同时降低窗墙比,为室内增加约30%采光面,

让三个南向开间充足沐浴阳光,带来更舒适的居住感受。

↑以贝氏独有的45°斜角运用,将阳光巧妙地邀请入室内

建筑内部结构均为南向大开间,

配上高大的落地窗,

最大限度的与外界相连,

设计让自然光更好的进入室内空间,

同时也让视野更加开阔。

从而为居住者创造感受、亲近自然的居住气氛。

贝氏回归人居空间的设计

为金辉弘阳·姑苏铭著雕琢住宅,

如同苏州博物馆一样

注定是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

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美学视角的生活方式

而这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必不可缺少园林

贝聿铭曾经说过:

不敢想象建筑没有园林会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园林,何谈美!

当一种生活

被园林重新唤醒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汲取国内外皇家园林的气质

社区内外精心设置4个庭院,

实现内外双园。

规模最大的王的花园位于入口王府道东侧的公共绿色之上

占地2万平方米

他还包含五个主题景观花园,

分别是哲思花园、奇异花园、

收藏花园、天籁花园和香氛花园。

还未进小区就能见到园林

无论是老友来访还是亲朋聚会

园林作为一个天然的客厅,

是良好的缓冲空间,

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有外入内,逐渐过渡至私人空间,

主入口旁的山水园展示了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山水园林的最高境界。

社区内还分布着浮香园、怡景园和悦心园,

利用草坪构筑物以及四季花草,

打造安静、惬意的景观空间。

无论是意境悠远的东方园林

还是花团锦簇的西方园林

都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

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

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四季的晨错变化、

春秋的草木枯荣、

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

都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之中。

宅园合一、四街五巷

曾经的街巷文化在中国的城市中很难再呈现

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主路

完全被汽车主宰

难有细腻的尺度

而金辉弘阳·姑苏铭著这次通过楼与楼之间的前后尺度

通过层层递进,四重归家,尽显尊贵,

竟然重现四街五巷,回归古苏州街巷文化。

↑一进王府道、二进“初庭客”

↑三进私享庭院、四进入户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的四进式空间层次

通过主入口、庭院组团入口、入户门楼。

通过景墙和门楼的掩映,层层递进,

把大户人家的含蓄与尊贵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街

社区内纵横4条道路围合中正布局,

四角比附天地思维,

安定天下、平靖八方。

↑五巷

汲取苏州街巷以花卉树木命名的传统,

结合社区内部道路,

以桂花、桃花、柳树等

江南常见植物命名所形成的巷道,

分别是桂雨巷、兰心巷、

樱桃巷、荷风巷、青竹巷。

通过富有诗意的名字,

把心勾回到烟雨江南。

这充分应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点景手法

用让诗情画意表达观赏者的意境

↑重构庭院,实现自然生活

 “传承千年的姑苏文化,

铭记于心的水巷记忆,

遐迩卓著的园林享受。”

是源自苏式文化和苏式生活的思考。

当贝氏建筑回归人居的设计,

苏州就是最好的表达。

金辉弘阳·姑苏铭著对于城市、自然、人居关系的掌控力,

以及美学理念的崇尚,

势必在姑苏铭著身上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

展示更有苏州风格的现代人居格局。

从生活品质和美学的视角出发,

筑造真正适合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