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园林景观 > 正文

乡村改造,这样的村落谁不喜欢?

  • 专业分类:园林景观
  • 2018-06-15 09:58

初夏的五月,大田景观设计团队来到西山进行季度采风活动,得以暂时告别城市的喧闹繁杂,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横跨鹿泉,井陉,元氏等区域,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省城石家庄。

▼美丽的西山风景

一直以来,西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便捷的交通,作为市民远足度假的首选之地。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城市的政策推动,相继建设了龙泉湖湿地公园,西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更是引入了影视基地,山地别墅区等高端配套。

随着西山的大力开发,当地的乡村保护与活化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废弃的乡村民居


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乡村改造案例。

1,凤凰措 | 废弃村落的再生营造


凤凰措是一个乡村整体营造项目,村子是一个典型的鲁东南石头民居聚落,在城市化进程中,村子被荒废掉了,大部分老房子已经坍塌,只遗留下十几套老房子。

▼原古村落面貌

经设计师之手全程改造后,凤凰措变成一座美丽的乡村艺术区,里面包括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凤凰措项目鸟瞰全景


总体设计理念:保护与再生相结合

在保留原街巷院落肌理、旧建筑、树木的基础上,在其间进行大胆的新元素介入。材料上,使用老房子坍塌留下来的暖黄色老石头,混凝土和耐候钢版,追求材料的原真性。

景观上,运用老旧材料,栽植野草,保留乡土自然的野性;空间及建筑运用现代建筑语汇。

▼鸟瞰,保留老院落肌理,创新建筑大胆介入


营造理念

变设计为营造,设计师驻场设计,并参与到具体的建造过程中,称作“回家设计”,在建造的过程中与工匠紧密结合,将工匠的技艺反馈到设计中,长期的驻场营造,也使设计工作与自然生活融合为一体。

期间产生诗歌、散文和绘画,一期历时三年,完成了村落入口 、 艺术家工作室一巷民宿接待中心、素颜餐厅和老院子民宿。

▼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村落入口

采用山的意向,由两片当地石材砌筑的雕塑体构成村子入口,形体与远处的大山相呼应。

▼入口,石材雕塑体与山相呼应


老院子民宿

总体思路是保留与再利用,具体采用新旧对比以及运用乡村记忆材料的方式,保留老房子、保留院墙、保留树木和街巷肌理,两排老房子一共五套,在每个院子里增加厢房作为民宿,老屋改为茶室,分别有水泥预制小屋、水刷石小屋、夯土小屋、钢板小屋以及镜面小屋。


张叔小院

水泥预制小屋

是对上世纪中期的水泥预制装饰符号的追忆

所有混凝土块均由当地木匠张叔手工预制完成

故名张叔小院

院子里混凝土水景

是对房子的呼应

▼张叔小院,采用预制混凝土块

▼院落内部,混凝土块和老房子形成对比

▼混凝土水景


2,仙女山 归原小镇 | “活化乡村,留住乡愁”


归原小镇项目总用地一千多亩,所在地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丰富多变,包含森林、草场,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各种奇特险峻的地貌。海拔1100米,属于典型的小高原气候,植被丰富。

项目依托一个百年村庄——荆竹村,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六个版块,力图为古老村庄注入更多的活力。

▲荆竹村

第一眼看到这个场地设计师是惊喜与压力同在的。惊喜的是这块场地,有如此丰富的地形,如此开阔的视野和如此静谧的氛围。

▲贫瘠的土地

压力是新时代的到来,村庄已经没落,房舍已经破败,田地日渐荒芜。更大的困难是,此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不适宜作物生长。

怎样让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怎样让古老的村庄重现活力?让人与场地有更多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经过多轮的研讨,设计师找到一些突破口——凭借地形的丰富,设计师叠加了一些人的行为以构成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毛石院落与木平台

老宅外原是一小段缓坡,接着就是陡岩落到天坑,远望两山夹谷,天高云淡。老宅经修复成为一座餐厅。设计师用毛石还原院落,并在这段仅有的缓坡是架起一片木质平台,将人的行为延伸到崖边。在毛石院落和木平台之间保留了小段高差,借以形成了一圈户外的垒石长椅。

场地原有一个很深的小天坑。一面是峭壁,另一面是一片绵延的松林坡的延续。这是一个天然的剧场,也是一个天然的攀岩场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设计师的设计希望尽可能少干预,多尊重,只是将人的行为引入,而不做决定。于是有了穿越松林的临崖小径,深入坑底的蜿蜒坡道,而坑和崖,依然是它千万年来原本的样子。设计师相信有时候不作为才是更大的作为。

在茂密的松林里行走,本身就是一次身体的净化,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让我们的心肺得到深长饱满的呼吸。而同时这里的静谧这里的天然,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停下来,在天地之初,找回初心,这样的空间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停”是一个人、一座亭。设计师们于是用最少的设计,最少的干预,在这松林里,在最静谧的场地里,不经意的留下一座亭,让这个行走的人,在走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当然我们可以把这里叫做禅意空间,或者诸如此类,但这并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这块场地原本的样子,原本的能量,让该来的人来到这里,不动声色,这才是设计最大的尊重。



3,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

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4,莫干山大乐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于一个国营时期蚕种厂的西侧,旧有的建筑散落在场地上,有些已破旧坍塌,树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间。

设计采取风景内化的策略,不仅是建立对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让被渗透的内部成为景观中一部分。同时民宿也为小镇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造就了公共区与民宿之间特殊的流线关系,和多样的游走体验。


5,上坪古村复兴计划


上坪古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设计团队在保护的前提下,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

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注:图文转自网络,由大田整理汇编,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