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建筑案例丨启明博物馆建筑设计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8-08-31 09:47

浙江启明博物馆为省级民营博物馆,内有各类藏品约二千件,在开馆的近五年时间中,累计接待了各类游客约四十五万人次,有力地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许多朋友不能前来一睹为快。为弥补这样遗憾,在这里我们将分期推送有关讯息,让您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到启明博物馆的风采。

第一期:博物馆建筑设计

一、总体设计

随着三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湖塘新区的飞速建设以及三门核电工程快步推进,三门正在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城市。住宅,公建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三门城市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浙江启明博物馆落户三门,将为三门带来一个省级水准的公共建筑。在城市形象,公共空间和文化功能上力图创造新的城市补充。

基地位于大湖塘新区城市主干道一侧,南邻岭枫公路,北靠珠游江。东侧为城市规划道路,西侧毗邻三门县文化馆。

主要功能分为展厅和展厅附属设施。建筑整体布局方整,通过10米高纵横交错的实墙划分出不同主题的庭院空间单元,在局部庭院中设置功能盒子,将展厅及其他功能放置其中,流线布置合理,人们在浏览参观时,先穿越外围不同属性的庭院感受自然带来的愉悦,

进入展厅后,四周封闭的展览空间马上又能让人沉浸在不同展品所散发出的异样气息中。

其中,在展厅内部,我们将用于服务展厅的辅助功能用房全部放置在位于展厅北侧的一条条形功能条内,不仅避免了辅助功能用房对展厅的干扰,流线顺畅,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个形状规整有利于灵活分隔的展厅空间。在展厅内部为了避免单调,在北侧主展厅内设有一个两层通高的山景观厅,不仅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休息场所,也能让北侧秀丽的山色尽收眼前,可谓展厅内部一大亮点;另在青铜主题馆中也相应的做了特殊处理,局部拔高楼板,形成大空间,用于满足平时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如举行会议或文化交流会等。 

二、建筑设计

不同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激发不同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浙江启明博物馆位于连接三门老城区,新城区和海岸线的区域主干道的北侧,用地南侧面对成长中的现代化新城,用地北侧隔水相望的则是连绵青山。东西长,南北浅的用地形态正处于城市与自然的交接之处。城市北侧与青山直接碰撞,而中间间隔的是大流量的城市道路。

将建筑构思为一片沿用地展开的城市屏风,屏风的南侧以简洁大气的形象呼应城市尺度的高层体量,成为在主干道车流中行进时看到的连续背景。连续屏风的大墙采用陶瓷贴面表皮,结合从青瓷纹样中提取出的图案片段,暗示文化建筑的内容。立面凹凸形成的图案,在光线的照射及水镜的反射下。更成为黑色山景夜幕中的美景。屏风的北侧则将城市的喧嚣隔离出去,自然的宁静成为空间的总体氛围。

为了在浅纵深的用地之中创造具有内容后和深度的文化建筑空间品质,围合内在空间成为最有效的手法。

城市屏风的开口强烈的提示了建筑的主入口。一座石桥跨过水镜,随后穿过大墙,具有仪式感的进入内部空间。绕过大型的雕刻照壁,突然在观者眼前呈现的是一片宁静的水院。水院四周墙顶的边框强化成如画般镶嵌于头顶的天空,而对岸墙体的切口将青山引入庭院。水镜将蓝天与青山倒影,站在水边,自然成为唯一的空间要素。城市已经被淡化,这为进入博物馆提供了极佳的前奏空间和心理铺垫。

内部空间以庭院为主线展开,一进进的庭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不同的庭院与建筑空间一一对应,相互对话。原本匀质的空间被划分成不同主题的空间,水院,竹院,石院……同的空间主题相互聚集,相互渗透。聚合能带来新的平衡和协调,也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带来了契机。在穿插中不断的调整和改变,诞生的将是一种经验的升级和新视觉平衡的建立。

博物馆建筑除了文物的储存和展出更是城市文化交流,文化接待的场所。在与博物馆相关的活动中,新的文化活动得以激发。

宜人的庭院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日常休憩交往的僻静之所,内部结合功能布置的大堂,过厅,报告厅,中庭,均在为参观过程中提供休憩场所的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独立设置的青铜馆结合内部大厅的设计和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成为一个以博物馆展品为载体,暨学术交流,贵宾接待和文化休闲的城市公共设施。这为博物馆文化融入城市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新的窗口。

三、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反应,本项目的设计出发点是通过纵横交错的墙体来划分出不同属性的庭院,再在庭院中布置满足功能要求的实体空间,所以作为主要用来限定不同空间单元的墙体就构成了立面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韵味,在立面的材质上主要使用陶土贴面,并且通过不同规格的贴面砌出不同纹理的立面效果,方便选材的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意图。

本文转自:浙江启明博物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