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坂茂新作:用N块地板造出一个直径约10米的圆形穹顶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8-09-10 10:07

本文摘自:建筑师的非建筑(id:abovearch)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设计界,尊为大师者,多如繁星,

被称为侠客的,或许只有他。

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大灾区重建现场的他,

以纸为材料

造出了能支撑起成百上千斤重量的建筑,

成为汶川、台湾、日本、新西兰等地的

灾后避难所。

善于突破材质局限,挑战不可能的他,

更是一位积极的设计探索家。

大量运用纸、竹、织物等非传统材料,

化柔软为坚韧,变临时为永恒,

创造出独属于他的设计标签。

他,就是2014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坂茂

9月,坂茂携新作首登

2018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

一场高峰论坛 + 一场装置展

分享他的设计世界观


坂茂Shigeru Ban

坂茂通常服务于两种人。一种是传统的城市开发者,如巴黎音乐厅、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

△ 巴黎音乐厅

△ 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

另一种则是数量众多,存在于全球各个灾难现场的救灾建筑。

从 1994 年他为卢旺达难民设计避难帐篷开始,将“纸管建筑”用于灾后重建。他强调建筑不应只为“权贵阶层”设计,还应该服务于那些“无法负担(设计费)但同样需要设计的人”。

坂茂使用再生纸管,纸板面板和织物建起一个模块化的隔断系统,以此创建可以保护隐私的区域。 一旦不再需要,这些材料都可以再次被回收。

汶川地震后一周,在灾区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坂茂就不远万里赶到了汶川。一个月,建造了500平方米左右一共9间的“纸”教室,是灾区的第一个希望小学。

2012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城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132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损毁。

坂茂筹款重建起24米高的教堂。这是坂茂造过的最大的纸建筑。

建筑不仅仅成为灾后人们的临时庇护所,也为他们提供精神家园,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们在这里祷告、举行婚礼。

坂茂说:“作为专业建筑师,我们的使命是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只是在做我们的工作。”

坂茂之于世界建筑界,远不止他在人道主义救助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实验性地使用诸如纸张、木材、织物和运输容器之类的普通材料,以非凡的方式组装建筑物。

运用集装箱作为游牧博物馆的建筑材料。

应用传统的细木工技术来创建苏黎世的Tamedia办公大楼;大楼的互锁木结构体系完全没有使用联合硬件或者胶水。

坂茂一再挑战材质及技术,不但有着对传统工艺的推崇和器重,也令人见识到建筑与环保相互结合的无限可能。

坂茂以普遍可见的竹制地板为主材,经螺钉连接,设计制造出一个高3-3.5米,直径10-12米的圆形穹顶装置。

每一块竹板通过板上四个钻孔上的螺钉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互承结构。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