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磷锌关系及外源施锌对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本文档由 学术交流 分享于2012-08-24 11:33

在我国,小麦是北方居民尤其是广袤农村地区人口的主食,是提供热量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由于我国小麦主产区大多属石灰性土壤地区,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要么<0.5 mg·kg-1的缺锌临界值,要么处于0.5~1.0 mg·kg-1的潜在缺锌范围,而以后者为主。在这类土壤上生长的小麦籽粒锌含量尚不能满足人体对锌的数量需求;另一方面,小麦籽粒中还存在一些降低人体对锌利用率的抗营养因子,其中植酸作为籽粒中磷素主要贮存形式最为引人关注,其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锌的所谓生物有效性,亦即人体对锌的吸收利用率。因此,提高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籽粒锌含量和锌生物有效性业已成为同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尽管有不同方法和途径,但是利用外源施用锌肥的农艺措施来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在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众所周知,由..
文档格式:
.pdf
文档大小:
14.34M
文档页数:
99
顶 /踩数:
0 0
收藏人数:
0
评论次数:
0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论文  —  毕业论文
添加到豆单
系统标签:
籽粒 小麦 营养品 主产区 石灰 土壤
下载文档
收藏
打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豆丁书房APP  

获取二维码

分享文档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复制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复制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复制

默认尺寸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