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安全文明 > 正文

义马大爆炸:15人死亡、15人重伤,一个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和一次大事故,是悖论还是另有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 专业分类:安全文明
  • 2019-07-23 09:29

摘自丨EHSCity、安全生产技术、EHS之家、安全科

义马大爆炸, 15人死亡,15人重伤,200多人受伤入院检查。从现在看,这至少是一起重大事故。如果这个企业无视安全、违规操作那倒比较好理解,但义马气化厂却是安全生产的先进企业,对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业绩优秀、荣誉不断,这样一个好的企业怎么会发生这么大一个事故呢,是悖论还是另有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一个重视安全的企业

从义马气化厂的宣传片,以及有关的新闻资料,可以总结如下:

12014年之前,义马气化厂曾连续安全生产4570,一般事故为零。

22007年开始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20089月通过验收,成为河南省危化品行业首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20102011年顺利通过复评。

320122013年连续被河南省安监局推荐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参评企业。

4201312月,经安监总局现场评审后,顺利通过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验收

52014423日,经安监总局发文公告,成为危化品行业全国首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

6)企业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安全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设置了2SIS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安全仪表系统)。

7)邀请HAZOP专家驻厂个月对厂内人员进行HAZOP培训

82013年,企业百万工时事故率仅为0.64,接近美国化工石油协会20120.6的统计数据。

9)拥有70余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1079日,获评河南省2019首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单位”。

1172日,在厂内举办了大型应急演练,当地政府和应急等部门参加。

…… 

2、一次重大恶性事故

文字有时候很苍白,我们用图片说话: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曹坚分析,空气分离车间主要用于分离氧气和氮气,其特点是使用深冷分离方法,需在-150℃下操作。该装置总体比较安全,即使发生爆炸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曹坚认为,本次爆炸可能是压力容器安全泄放失控导致超压,“温度高了,液体变成气体,液氧液氮变成气体后膨胀,压力高了就可能发生爆炸。

7月2日,河南省义马市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义马气化厂举办。来源:中国化工报

涉事企业刚获评“省级标杆企业”

7月9日,涉事工厂获评河南省2019年首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单位) ”。

3、安全管理、形式主义种种

对于企业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缺乏内生动力

部分企业生存困难、管理不善,总体上对履行法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不足,侥幸心理强,主动安全意识差,导致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就省、能拖就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过程管理和应急能力都较弱,安全系数普遍不高,六成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这类企业。

2)疲于应付检查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控体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事故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等等,共有十余个管控工具,每一个都非常好。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则疲于应付,能用人情搞定就不用钱,能用钱摆平就不同时麻烦自己。

3)做表面文章应付

逢年过节,重大事故之后,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就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但大多是看汇报材料——企业突击编撰、查台账——企业及时补齐、看档案——企业通宵达旦编造,不一而足,各得其所,劳民伤财,大家心照不宣,对安全生产实际意义不大。

对于政府及其行业监管来说:

以会议落实政策,用形式化的培训完成任务

管理部门如果只是机械地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事情,不清楚如何判断怎么做是合格和优良的,因此就大量地出现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政策、用形式化的培训完成任务等形式主义的状况。

考核评价机制导向错位

安全生产,每年都会做考核评价,但鉴于手段有限,定位问题,导致考核的大多是表面现象和工作事项;而真正对可以起实际作用的预防管控,关注很少。

通过达标并不等于一劳永逸

面对“标准化一级企业”、“安全文化标杆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标杆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示范企业”等这个荣誉等身、光环笼罩的企业,我们在仰视之余,是否也应该深究一下其背后的管理和现状呢?

其实我们清醒的知道,标准化一级企业并非就不会发生事故,但如果只有貌似完美的制度和文件体系,而没有与其匹配的现场执行,是否可以达到一级标准化的标准?

我们也清醒的知道,双重预防体系(暂且用其“体系”一词)示范企业并非就可以完全遏制的了事故,但如果只关注制度和程序的建设,是否就算是落实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

我们还清醒的知道,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也不能保证没有违章的发生,但如果只是制定了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没有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是否就认为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安全文化?

其实,我们都很清醒,事故的发生并不能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但事故却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和漏洞的警示,给了我们一个应该冷静反思和客观评估我们安全管理程度的机会!

声音:是悖论,还是另有深层次问题?

(1)再好的企业,也仍然会发生大的事故。这是一种声音,个人觉得这类声音也很有代表性,这种声音的理由是:比如美国的杜邦公司,其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历来为世人称道,但他们也发生过很多事故,有的还很严重。

即使是标杆企业,也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安全事故随时都会发生。

(2)专家、达标、标杆、先进……这些都未必靠谱。这是另一种声音,是质疑的声音,个人觉得也有必要引起重视,这种声音的理由是:我们很多专家未必都是熟悉全流程、实战化的人,专家意见未必符合企业实际;有些达标项目是拍脑袋出来的,有些标准、制度和做法是抄了外国的,但并没有结合到中国的实际;有些标杆、先进,其评选过程不够严谨,还有关系、情面、政绩、宣传等成份,更多看的是纸质材料、PPT……。

对于这些声音,确实在某些区域、单位、行业部分存在,立标准、树典型、推经验在有些方面也有些形式主义,应该警惕。

(3)对事故的认真调查和分析至关重要。这种声音,个人认为更加理性,这种声音的理由是:发生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分析,调查的目的不只是要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提升预防事故的水平,从根子上防范和减少事故。

不重视安全的企业、差的企业发生大事故,那没得说,原因简单,严肃追究就行了。高度重视安全的企业、好的企业发生大事故,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还没完全搞清楚,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事故已经发生,从事故中真正吸取教训,从而在安全管理上提升一个档次,才是告慰那些在事故中不幸失去生命的人的最好的方式。


(资料来源于网络)



投稿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fengdi35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