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一建干货 | 三张表,四阶段,看懂一年过四科!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20-05-08 11:28







一级建造师考试的难度不小,在新版教材出来之前,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去年教材来学习,并通过参考历年考试章节分值变化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在这里, 给正在备考的考生归纳下学习方向。


1

一建公共课章节分值分布




《建设工程法规》


一建法规的知识点比较多,考查方向较广,题目更综合、全面、深入,同时还涉及到不少细节题,很多细节并不是考查完整的法律制度或逻辑理论,而是就其中某一处不起眼的条文进行考查。



分值分布

章节近三年平均分值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29
施工许可法律制度8
建设工程发承包法律制度12
建设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18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18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20
建设工程纠纷主要种类和法律解决途径18




一建法规知识点琐碎,冗杂,且考试方式灵活,考题有逐渐变难的趋势。同时我们要注意:第一、四、七、八章一直都是法规的高频高分考点,这几章都是偏向于安全合法生产、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调配现实工作场景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章节。 这几个章节我们尤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理解性记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一建的管理全书共七章内容,俗称“三控三管一协调”,涵盖了建设工程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与环境、合同、信息几个方面,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泛,但是考试的重复性比较大,不要逐字逐句看书,跟着老师走,学会抓重点。




分值分布

章节近三年平均分值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25分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18分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19分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22分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15分
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28分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3分

项目管理这一科由概念考察题+文字理解题+计算题组成,其中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这 4 个方面的内容是各专业实务科目命题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的是去年一建大改后考试体现了一个趋势:个别题冷门化和超纲化,去年管理考试中,存在5道左右的冷门知识点的考察题和1道超纲题 ,这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经验,尤其是一线施工管理经验。


 



《建设工程经济》


相对于其他两科公共课来说,工程经济需要理解的内容比较多,只凭死记硬背是不能拿下的。《建设工程经济》的建设工程估价这部分内容与实务科目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结合起来学习、理解。




分值分布

章节近三年平均分值
工程经济22.67
工程财务23.67
建设工程估价53.67

建设工程估价与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务相关联,易理解,强记忆,高性价比。工程经济计算公式较多,需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公式。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是整个第一章的基础与难点。工程财务重点在于会计六要素的考查,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掌握。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的分类是其重点考察范围。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建公共课各科目章节历年分值变化,那么在备考一建过程中,我们在各复习阶段,又该如何科学备考呢?


2

一建全程班一次拿证方案




预习阶段先把整体知识脉络理清了解各学科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备考方法:

1.跟着备考指导把握整体知识架构;

2.结合备考进度,课后进行强化训练;

3.对教材内容形成知识框架,掌握教材重难点。


基础阶段要认真研读新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弄懂吃透,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

备考方法:

1.通读考试新大纲,对比新旧教材,记录新旧教材变化点

2.重点关注新旧教材修改的地方,可以从头开始听根据新教材讲的课程,也可以专门听新旧教材对比的专题讲解。


强化阶段开始集中强化自己答题能力,通多对各类题型的强化学习,来达到以题代练的学习效果。

备考方法:

1.结合教材、笔记、高频考点合辑等系统掌握考点;

2.逐章逐节的做题,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出题思路、掌握做题技巧


冲刺阶段需要重新回归教材,对浓缩考点精华进行把握,并对自己薄弱项进行查漏补缺,进行冲刺强化训练。

备考方法:

1.多看考前集训课程,例如冲刺课、金题特训直播课,理解出题思路;

2.备考做题方法(比如核心考点的记忆,实务重点案例题的理解、计算等);

3.加强实务的掌握,尤其是案例部分。

4.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失分点,重点查看自己不足的地方;

以上所有课程均包含在一建AI全程班中,要知道自18年新增实操题后,技术占比增加,命题范围更广、更多样性,想要短时通关一建,仅靠死记硬背已经不可能了。谁能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规划备考,谁就能在一建考试大军中脱颖而出。

2020年一建AI全程班

现在下单享75折

扫码添加微信:docinkt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