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上海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6年累计完成73.8平方公里

  • 专业分类:房地产
  • 2021-06-23 09:06

摘自丨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
在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6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 “强化耕地保护,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主题研讨会上获悉,上海市经过两轮减量化三年行动,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73.8平方公里并用于农业生产或生态建设,同时累计增加36.4平方公里耕地。

减量化倒逼节约集约用地
上海市作为超大型城市,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紧约束”,为有效守住建设用地底线,破解用地瓶颈,上海市自2013年确定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基本策略,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并大力推进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 
自2015年起,上海市已经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8-2020年),通过下大力气拆除复垦不符合规划且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较差的现状建设用地(特别是198工业用地),对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守住建设用地总量规模等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数据,通过2015-2017年、2018-2020年两轮减量化三年行动,上海全市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73.8平方公里。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用途实施处副处长苏斌在研讨会上提到,以往,各类建设项目落地主要使用净增建设用地,但这种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上海市在保持用地供应总量、保障发展建设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减量化,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的过快增长,守住了建设用地规模底线。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全市净增建设用地约占年度用地总量的90%,到2020年净增建设用地占比不到40%,其余用地都来自于减量化产生的建设用地流量指标,实现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倒逼城市建设方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减量化助推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
“减量化”减什么?
上海市对低效建设用地实施减量化,主要是加速推动低端加工业、养殖业以及堆场等“三高一低”产业退出及转型,通过“腾笼换鸟”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经统计,上海全市减量化腾挪出来的用地指标用于市政民生项目约48%,用于经营性项目约29%,用于工业项目约23%。
据介绍,上海通过聚焦开发边界外的低效工矿仓储用地复垦和闲置分散宅基地集中归并等,助推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一方面城乡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另外一方面,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多更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上海金山区为例,金山区廊下镇是上海市首个实施落地的跨村宅基地平移集中归并试点。据悉,原宅基地大约有一半分散在万亩粮田里,这样的分散居住形式,不仅不利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还影响了廊下万亩粮田的规模化经营,并有损其整体风貌。
对此,金山区廊下镇以散并块,腾挪空间节约集约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安置房型,金山区廊下镇特色民居家园安置用地户均占地控制在0.39亩,节约的土地空间可以用于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绿化、乡村产业发展等建设。金山廊下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实施宅基地复垦约356亩,形成870余亩新增耕地。除归还130亩周转指标和扣除215亩安置用房后续所需指标外,尚有土地空间和空间结余。
减量化缓解耕地保护压力
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推进减量化,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需求,也有效缓解了上海市耕地保护压力。
据悉,通过两轮减量化三年行动,上海全市已累计增加36.4平方公里耕地。一方面产生了新增耕地面积,支撑了上海市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另一方面产生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为新建项目落地形成了有效保障。
同时,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上海市减量化地块全面落实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等明确具体使用用途,宜农则农,守住安全利用底线。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后,用地结构布局得到优化,田块利用状况明显改善,道路通达率有所提高,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促进规模化生产。



投稿合作请联系客服微信:fengdi35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