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花了1.5亿,耗时10年就为了做个澡堂子,却拯救了这个小镇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6-06-21 09:34


这就是建筑最纯粹的样子。


在瑞士有位国际级建筑大师,

从业几十年来建筑作品却不多,

音乐厅、博物馆这类地标建筑更是稀少。

他的事务所规模也很有限,

只有区区15人左右。


他的知名度远比不上“鸟巢”设计师——

来自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但他却是饱受业内尊敬的建筑圈“男神”。






他就是今年已经73岁的


彼特·卒姆托(Peter Zumthor )。


他出生在巴塞尔(与费德勒相同),

2009年获得普利兹克奖。



同样是简洁建筑风格的代表,

他与密斯、安藤又完全不同。

他的建筑远离城市,返璞归真,

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的要求。




卒姆托成名作「圣本笃教堂



他的建筑并不时髦,

却充满了朴素的力量。

或句话说,

他的设计就是中国乡土建筑的极致版。



1996年12月,

他设计的瓦尔斯温泉浴场终于完工。

整个建筑历时10年,

花费了2200万瑞士法郎。






这个建筑既是他职业中最重要的作品,

也是瓦尔斯小镇的命运转折。



故事得从30年前说起。

(耐心往下看了)

↓↓↓



辉煌过后的临危受命



上个世纪60年代,

瓦尔斯开始大肆开发温泉和酒店。

(跟我们现在兴起的民宿很像)

辉煌过后,小镇经营开始下滑,

竟然在80年代面临破产。






为了挽救这样的局面,

村民成立了“瓦尔斯温泉公司”

卒姆托1986年拿下温泉浴场竞标,

从此开始了漫长10年的设计和建造。






项目是在一个山坡上,

唯一确定的要求就是选址:

必须紧邻几座建成的酒店。





项目的预算高达4400万瑞士法郎,

但因为甲方的要求一改再改,

卒姆托最初并没找到明确的设计方向。

几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后来村民重新推选了新负责人。

石材厂的小老板担任公司新经理,

项目设计终于回到卒姆托的轨道。






低调谦卑的山地建筑



在苦心思考的过程,

卒姆托逐渐从当地找到了设计灵感。

标志性和纪念性不再作为设计方向,

卒姆希望找到一个方式:

把建筑注入到当地环境中,

同时并保持美感。






如果从高处看,

你几乎看不到浴场的存在。

因为它被屋顶草皮覆盖住。






建筑就像嵌在山体的巨石,

融合在一片绿色中。

只是它们跟普通石头相比,

表面打开了许多方形洞口。






温泉浴场分室外、室内浴场两部分,

由不同大小的建筑结构覆盖基地。






实际上,

整个建筑是由若干个独立单元组成。






卒姆托把这些单元比喻成是“容器”,

容器里承载各种活动。






灰色的墙面带有横向的纹理,

在一片植物中不显突兀。

也有人说这是对瑞士冰川雪山的呼应。







绝不取巧的石材墙面



如果凑近看,

就会发现这个灰色建筑的表面是石材。

这种材料完全取自当地,

是一种混有白色云母的灰色片麻岩。






4000多平米的房子,

花费了6万块石材。

石材并不选择传统加工方式,

而是结合设备切割、打磨、抛光,

制造出特殊的木质纹理。






石材以150mm作为模数,

每个模数里包含三种厚度的石材:

31mm,47mm,63mm

外加上3mm后的水泥缝,

正好是一个基本模数。






石材并不是通过干挂实现的表皮,

而是与混凝土组成的混合结构。

石材既是装饰、也是维护结构,

还与钢筋混凝土支撑起整个建筑。






暴露在外的石材是平整的,

但插入混凝土的一端是参差不齐的。

固态石头(片麻岩)与液态石头(混凝土)

紧紧咬合到一起。






为了完成这种独特的建造方式,

需要多达11道的复杂工序,

这样才能满足放水、防寒的要求。



由于浴室需要注水、放水,

建筑自重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抗压性好的片麻岩也能发挥出它的特性。







无处不在的缝隙和美妙



建筑中的缝隙随处可见,

房间之间、台阶和水池之间,

甚至天花板之间也有缝隙。



这是因为大量采用石材,

考虑水汽和一年气候的影响,

缝隙的存在是构造的需要。






这样不得不留下的缝隙,

也被设计成了有趣的效果。

光从黑暗的浴室里角落撒下,

成为了神秘而静谧的效果。





通过自然光和灯光,

卒姆托打造出效果各异的浴室。

或冷静、或混沌、或奇幻,

美妙映照在了水波中。





卒姆托同样是光影魔术高手。

光影和色彩成了他打造空间的方式。

温度较低的泉水用蓝色。

室内灯光也用冷光照耀。





混凝土墙面加入了红色,

暗示了温暖的水温。






到了夜晚,

灯光从水中照射,

留下了黑暗的上空。






这个纯粹的建筑并不空洞。

这里有光、有水、有回音。

这里可以让人放松和冥想。






当来到观景台,

又可以看到远处的风光。






温泉浴场一经建成,

就列入了当地保护建筑名录中,

这还是史上第一次。



这里成为了建筑学朝圣之地,

许多人慕名而来。

或许触摸建筑就能跟大师来对话。






卒姆托的设计灵感十分多样,

在不断打磨概念的过程,

一些理念逐渐清晰,

另外一些则抛弃。



他还从当地广告的角度为设计找到了注解

“一个8000万年前的河谷”。

正是不断变化的地貌创造了当地美丽的石材。






20年后的今天,

瓦尔斯还是瑞士的旅游胜地。

安藤忠雄和汤姆·梅恩的建筑

也将在未来出现在这里。




汤姆·梅恩设计的「镜面大厦」



卒姆托并不算是建筑出身,

早期从一家技术学校毕业,

学习了大量木工知识。

直到1968年他才成为一名维修建筑师,

这才真正开启了他对于建筑的认识。



50年过去了,

他仍然把设计看做一个天真的理想。

在潮流变得越来越快的今天,

他的存在体现了“慢设计”的价值。



一个用10年建造起来的建筑,

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状况,

还让无数建筑从业者看到了坚守的意义。



内容来源:ASSBOOK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