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多伦多是建筑舞台上被遗忘的角落?这里分分钟打脸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6-08-05 12:45




师兄.jpg

多伦多不只有湖岸的风光

这里还汇聚了许多现代主义大师的佳作

短短三千五百米的路程

密斯、盖里、卡拉特拉瓦、里伯斯金、汤姆梅恩、福斯特

一个都不能少

1、多伦多道明中心 Toronto-Dominion Centre

多伦多道明中心是那种“如果整个多伦多你只能去看一座建筑,那么几乎所有这里的建筑师都会推荐你去”的城市里程碑式作品。

这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在筹建之初就是个野心勃勃的项目。当时的多伦多市中心衰退之相初现,道明银行这个已经当时一霸的土豪组织希望用新的商业综合体来复兴市中心,所以要搞就要搞个大新闻,要建就要建成体现加国人民高水平的,代表加拿大最先进的资源实力,工业水平和科技成果的霸气建筑!(这段话的出处见Toronto Dominion Centre, 1980)

在这种召唤下,当时世界最著名和最活跃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大师就必须出场了。十年之前,密斯就为加拿大酒业巨头西格拉姆家族设计了大名鼎鼎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这一次,因为老客户力荐,密斯负责了整个一期工程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在这个项目里,密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创作自由,也成就了他在北美地区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高潮和收宫之作。道明中心整个建筑的细节之精美,建筑网格的数学关系之严谨,和施工质量之高都达到了当时的工艺极致。建成之后,道明中心不仅在高度上鹤立鸡群,而且在周围一片古典主义折和衷主义的高层商业建筑之中,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道明中心深远地影响了整个城市,直至今日都是多伦多所有商业高层建筑的标杆。

滑开的两栋塔楼

多伦多道明中心的整个综合体建筑群一共有六座塔楼,密斯规划设计了一期的两座塔楼和一座单层的展示中心。建筑的布局上,密斯将三个建筑沿网格 “滑开”,形成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人民在其中行走,可以感受到每栋单独的建筑渐次进入视线。整个建筑的设计,从平面到立面,从材料到功能,都严格按照1.5平米的矩形格子做构图。所有的节点构成都非常简洁直接,大理石铺装从室外延伸至室内,仅由利落的钢结构和干净的玻璃分隔空间,整个建筑空间充满工业美感。

大理石铺地由室外延伸至室内

不仅在建筑上引领风潮,密斯的设计对多伦多的城市设计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伦多现在拥有的北美最大的地下步行系统PATH,就是从道明中心起步的。

道明中心在2005年已经成为安大略省的城市遗产,是整个遗产名录中唯一一个现代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加拿大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通过这些年一直不断地提升环境设计,包括改造玻璃幕墙性能、修建屋顶花园和改良楼内能耗系统等,终于在2015年获得LEED认证。一个密斯式的玻璃盒子摩天楼群,随着时代逐渐成长为一个低能耗的绿色建筑。

2 、艾伦兰伯特连廊 Allen Lambert Galleria in Brookfield Place

道明中心东南对角的街区,是Brookfield Place。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西班牙结构艺术大师卡拉特拉瓦设计的连廊,以道明银行的前总裁Allen Lambert的名字冠名。没错,这位就是刚才密斯大师的甲方,一位非常热爱这座城市又具有远见的银行家。

卡拉特拉瓦设计的连廊,是一座结构艺术主导的建筑。连廊以16根独立的钢柱构成,钢柱以抽象的树的形态开枝散叶,相互交叠连接,形成具有独特节奏和韵律的树荫,如同森林般覆盖住这个廊道空间。

连廊内的历史建筑

钢柱结构的树荫

柱廊下覆盖的空间,连通着多伦多几栋珍贵的老建筑。其中之一是一座19世纪中晚期哥特复兴运动的遗存建筑,前身是蒙特利尔银行,经历了一场大火之后有幸留存得以修复,现在成为了加拿大冰球名人堂。还有一栋是米特兰商业银行的旧址,维多利亚风格的商业建筑。卡拉特拉瓦的连廊中,钢柱充满张力地伸展,将这些历史建筑揽进廊柱空间,让这里充满时空感,行走其中颇具趣味。

3、安大略美术馆 AGO Art Gallery of Ontario

盖里大师的出生地就是多伦多,十几岁的时候才随父母移民去了美国并成长为世界闻名的建筑师。安大略美术馆的改建不仅是盖里首个在加拿大的项目,这个基地也正是盖里儿时成长的街区,是他初次接触艺术的启蒙之地。因此,盖里本人对这个项目是有特殊感情的。有趣的是,新的安大略美术馆成为了盖里的作品中“非常克制”的一个。没有抓人眼球的造型,也没有曲线夸张的钛金属,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细腻的改造处理手法,造型别致的木结构玻璃幕墙,和控制良好的预算。

在盖里的改造之前,美术馆几经扩建,各部分风格迥异,流线交杂,空间利用率较低。盖里首先整理了整个美术馆的流线,设计了新的独立运营的门厅,使得街道上的行人路过这个新门厅,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部分精致陈列的展品。因此美术馆本身也与城市生活的联系更紧密,鼓励和吸引更多人来了解艺术和接触艺术。

美术馆北立面幕墙内空间

新的建筑的北立面由一个180米跨度的木结构玻璃幕墙将新老建筑都统一起来。整个幕墙呈现出航船船身的弧度,形成一个可进入的公共空间。美术馆的参观者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街道的景观。这条街道(Dundas Street)也是多伦多历史悠久的街道之一。在参观完馆内丰富的当地美术及摄影作品之后,进入这个空间,会感觉眼下沿街的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和路上来去匆匆的车辆行人似乎也是馆展的一部分。

美术馆南立面

南立面延伸出来的螺旋楼梯

建筑的南立面则强调突出了美术馆最早的建筑部分,新改建的部分则用蓝色的钛金属覆盖,在老建筑背后做背景。造型流畅的螺旋楼梯从场馆内伸出立面来,与南立面前的公共广场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望。这个老建筑正是盖里年少时候家附近那个的美术馆,前方的小公园也曾经是他喜欢的玩耍场地。而盖里重新设计这个场地的时候,已经79岁了。他的记忆本身就是基地文脉的一部分,这次设计也非常敏感地反映出这一点。这个“修修补补”的设计作品,实则充满了感情和故事性。

建筑序号4-6谷歌地图

4、多伦多大学药学院 Leslie L. Dan Pharmacy Building

多大药学院是福斯特在加拿大的首个项目。这个项目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20米高的首层做架空,与基地旁边已有两座教学楼相平。在这个五层高的首层空间中,福斯特创造了非常丰富的互动空间供学生们交流。两个银色的反光材质的蚕茧形聚会空间悬挂在中庭,可供学生们阅读、上课及举办讲座。整个空间层次丰富,快捷的廊道连接重要的教学区域,行走其中可以观察到整个中庭空间各层次的活动情况,颇具趣味。

悬在门厅内的蚕茧形的阅读与集会空间

悬挂的蚕茧表面的可反射材质

5、多伦多大学研究生公寓 University of Toronto Graduate House

由于是学生公寓,这栋建筑是不开放给公众的。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来看看这个作品,尤其是从建筑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观察整栋建筑。

汤姆梅恩和盖里同是是加州派系的建筑师,致力于突破传统的建筑结构,尝试利用材料和构造来表达新的建筑理念。但是梅恩有自己风格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更注重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多大学生公寓这个项目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梅恩的设计风格。

具有标示性的横向结构

梅恩是以基地的城市关系入手的:学生公寓在整个多大校园的边界上,又是在繁忙的城市交叉路口一角。因此梅恩用这栋建筑重新定义了这个路口,既是进入学校的大门,又是学校面向城市的地标。梅恩用一条横向的巨大结构伸出建筑,高高地悬挑到学校道路的上方。这个悬挑结构像一个巨型的招牌,玻璃上印着学校的全名,每个字母都有一人多高,校名最后一个字母O则以三维的实体状态固定在悬挑结构的最末端。梅恩希望打破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引发公众们思考大学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以及教育机构与城市之间的边界。

悬挑结构对公共空间的入侵

实际上,这个作品也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一部分民众总是隐隐担心那个悬挑太远,字母O会掉下来。这一点其实非常有意思。因为梅恩的作品一直都包含这种夸张的结构和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正契合了公私边界的冲突和教育机构在城市中摇摆不定的姿态。

6、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Royal Ontario Museum

远远看过去,这是一栋天外来客般的作品。李布斯金在做扩建设计时,将形体鲜明的扩建部分与老馆进行了非常直接的对接,得出了现在这种非常戏剧性的效果。总体来讲,这个建筑还是很有他的个人风格。

博物馆的老馆是一座砖石新罗马式建筑。扩建部分则采用铝材包裹,以五个晶体形状的建筑形体拼叠,灵感来自博物馆矿石展区的展品。这些形体以不规则的形态向街道空间生长,打破垂直态的街道立面。李布斯金希望新的建筑造型改变博物馆之前封闭保守的堡垒形象,使其成为充满灵感和想象力的场所。

“水晶体”的内部空间

然而新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就饱受争议,来自建筑界批评界和民众的批评不绝于耳,经常入选“全球十大最丑建筑”之类的名单。后来也没有获得设计类的奖项,仅仅得到一个钢结构应用的工程奖。但是毕竟建筑有一部分是非常主观的。希望大家可以来到这里,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建筑。无论建筑本身还是这座博物馆,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最后讲一段我的个人体验。某天夜幕降临后,我经过这里。博物馆内灯光通明。站在馆前广场上,抬头就能看到远远挑出的建筑中,玻璃里透出来的恐龙化石们,栩栩如生地或翱翔或咆哮,封存在这些巨大的水晶形体中。这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觉这栋天外来客般的建筑转眼变得无比生动。

在建筑前走一走

抬头看一看

低头摸一摸

这些柱和墙体

结合建筑背后的故事

收获一些非常私人主观的感受

这就是建筑旅行的意义吧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