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抢先看】投票第一的故宫北院区方案设计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5-07-29 11:09

在 4月30日故宫博物院召开北院区建设项目方案汇报会后,有社会媒体随即针对5个公布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民意调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网络投票目前已 有超过10万人浏览,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愷总建筑师主持设计的编号为3号的方案,在这次投票中以42%的得票率保持领先。


故宫北院区设计方案构思


故 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建筑群,在这组庞大的宫殿建筑中,收藏着巨量的皇家文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在,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这巨量的文物 收藏,由于条件所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与观众见面,据说,如果每年展出一万件,全部展出需要180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天冲击着这座古老的殿堂,使 这些无价之宝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牵动着每个故宫人的心。


为了更安全的收藏,也为了更方便的展示,多年来,故宫人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地点,建造一处现代化的新馆,而京城西北部的上庄地区正是上风上水的龙脉宝地,用地内的几座古窑亦是当年建造宫城的琉璃瓦专供官窑,文脉所在。便利的快速交通,皇家旅游景区综合布局也都在考虑之中。


主体建筑充分利用场地,面南向两翼展开。主入口区选在池塘对面,游客由此下车,通过跨越水面湿地的三座金水桥和入口广场进入建筑,感受故宫的皇家气势和朝圣般的礼仪氛围。


故 宫的文物来自于皇家的生活,离不开故宫的空间环境,在设计中如何再造故宫的空间意象,是空间构成的主要出发点。我们利用方城、红墙在东西长袖向上塑造宏伟 的紫禁城空间序列,我们将庞大的展厅分成一进进游廊庭院,让人们在其中参观犹如在故宫漫步,让文物在其中陈列就如同还在皇家的生活场景之中。



当人们登临屋顶空间,巨大的金色钢管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山、田野、夕阳、彩霞尽收眼底,就像登上故宫的楼阁,放眼望去那波涛般金色的琉璃瓦的壮观景象。


庞 大的故宫北院,丰富的展览,多样的文博活动,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圣殿,它能容纳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也能组织各种类别的文化活动,因此多个入口,多组 流线,多个空间组合模式形成了各种灵活性,而这一切又在统一的紫禁城空间序列中有序排列,形成气势恢宏的整体关系,简洁、清晰、可识别、易组织,不会让人 迷失在这巨大的宫殿群里。


空间构成分析——城·墙·院


整 个建筑由东西两个方城分成三个展示部分,并通过一条贯穿建筑东西的红墙甬道串连。观众由东侧方城进入中部一层的基本陈列展区,沿红墙甬道顺序参观并到达西 侧方城,继续向前参观建筑西翼一二层的临时展区,同时也可下到地下一层观看文物修复展览。由二层临时展区东行则为专题展区,参观结束后由东侧方城下至一层 大厅,并通过东翼的文博服务区结束参观。这里包含了数字影院及餐饮休息,水院戏台和商店合院。此外,西侧的临展区设有单独入口,可独立开放。贵宾区则结合 临展区布置。



首层平面图


也 许可以说故宫北院是故宫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延续皇家的气派和宏伟的尺度。但北院又是这个新时代的,600年后的建筑应该体现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空 间,进而满足新的需求。在这种传承中如何把握分寸,如何让文脉在自信中自然的呈现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故宫之大,我们用宽大的立面展现;故宫之重,我 们用厚实的体量表达;故宫之正,我们有通长的正脊定位;故宫之尊,我们用高台层层举托;故宫之艳,我们也用金的顶,白的石,红的墙与蓝天碧水和松柏相映 衬……


而这一切,又是对它的环境,它的功能,它的技术,它的可实施性,它的新文化的国家定位做出的理性选择。故宫北院是600年故宫的延续和扩展,更是我们这代人交给下一个600年最好的礼物。

【住址】手动添加微信号:doudingjz,或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建筑大本营,用心做建筑!

【活动】关注豆丁建筑公众号即可免费领取建筑资料大礼包!

阅读本文用了:秒,转发只需1秒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希望小伙伴们多多支持,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