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地下空间标识导向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5-07-30 11:13

地下空间的标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使用者快速便捷地使用地下空间的各个功能,顺利地找到目标地点。因此, 一方面,要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来设计,另一方面标识系统要围绕空间的功能来设计。
地下空间标识人性化设计相关要素
使用者的分类

   标识使用人群分类主要分为男女普通成年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外国人等5类。其中普通成年人应满足国家制定的人机工程学的参数,其他类的根据各自特 点进行相应调整。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尽量照顾到各类人群的使用特点,比如老年人使用较多的空间,应在正常人标识字体适当放大,信息确认距离适当缩短; 儿童使用较多的空间,单设一套标识,设置高度应按儿童的设计,多用图形表达,或增加拼音标识等;视力残疾人使用较多的,应设有语音标识、感应标识等;轮椅 使用者使用较多的,设置高度按正常高度适当降低。



▲不同人群的高度和垂直视角示意


各类使用者的空间寻路行为

   所谓的空间寻路行为,是指人们在空间中探索、找寻,一直到达目的地的过程。空间寻路一般有3个相关关联的过程组成。先是通过外界环境建立认知地图,再做 出路线计划,最后是执行路线计划。这三个过程是一直重复建立信息、确认信息,不断循环以完成寻路的任务的。在陌生环境中,影响整个寻路结果的成功与否,主 要在于周围提供信息的有效性、理解的准确性、信息的及时性。若想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标识实现人性化设计,首先应对空间中人的行为了解清楚,第一步就是对人的 行为进行分类。因此,标识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设置有效的及时的、准确的标识系统,帮助使用者建立认知地图、快速做出计划、及时确认路线、辅助决策执 行。



寻路行为模式简图


使用者的寻路能力

   影响寻路能力的两个因素是人的认知能力和外部环境。内在的个人能力主要与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知差异、智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关。外在的环境主要与环境的 差异化程度或可辨识性、视觉接近度、空间布置复杂性、楼层复杂性、决策点的数量、楼层平面的衔接密度、信息提供量、地标的设置合理性、区位关系、路线规划 等因素有关。因此,地下空间标识人性化设计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寻路能力,体现在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特点设有相应的标识系统,设有的标识系统应与原始空间 协调一致或逻辑一致,色彩大小内容等可辨识性强,空间布置简洁、决策点尽可能少,楼层动线设计连续且衔接紧密、信息提供量充足、点位设置合理、设定路线规 划合理。


地下使用空间的功能分类

   根据最新编制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地下空间分为7大类26中类。但通常地下空间包括单建式地下建筑物、建筑物地下层、地下构筑物3 种形式。但其中体现到标识系统人性化的内容主要是单建式地下建筑物部分和建筑物地下层。单建式地下建筑和建筑物地下层多以综合功能体形式存在,其某一范围 内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地下建筑功能均以局部完整某功能设施来界定。建议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类别分为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地下生产仓 储设施、地下特殊设施5大类。其中地下公共设施分为7小类,分别为办公、商业、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宗教设施。因此,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中 应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规划好在不同功能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的多种常用路线。


机场典型流线及标识主要点位示意



轨道交通车站典型流线及标识主要点位示意


地下空间标识人性化设计的流程及要点
1
区域内标识系统应全盘规划,形式和标准统一
前期深入研究、合理规划、建立合作机构是建立标识系统的前提;
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标识系统的设置,空间应多样化,设有更多标志物。
了解单体空间功能和使用人群需求
首先确定特定使用功能的空间,不同使用人群的路线需求。
结合功能和人群需求确定人流组织引导
合理规划使用人群的动线。
引导标识的布点和定位
标识设置应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导向布点的选择要适时适地,合理有效。
引导标识的内容设计
明 确各类公共空间的导向标识系统内容;标识设计应方向明确;大小和位置合适;整体入手,由主到次,分级设计 ;服务对象设定优先级;标志标识分类清晰;强调区域内地图和标识信息的一致性;定位标识应简单易懂;禁止标志和安全警告标识应设置合理合规;消防安全标志 应执行消防安全标志的相关规定;应在公共范围内设有无障碍标识;在引导标识的元素选择上,宜以图形符号和色彩优先、文字次之、双语文字再次之的选定顺序。 引导标识设置不宜过多。引导标识设置的地点需具规则性;
标识本体设计要求清晰、简洁、明确、美观,满足参数要求;标识的形式材质、字体及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设置的部位均统一,并设在人们可视范围内;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标识系统规划宜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同期考虑。标识系统的信息分级和设置密度应根据建筑类型、建筑规模、建筑空间形态和复杂程度、主要使用人群的标识读取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安全标识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规定。
引导标识的优化整合
某范围内的标识设计可体现企业背景与文化内涵 ;
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语言能力、健康水平等人群使用的通用性设计;
室内导航、数字地图、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作为辅助手段;
合理利用临时性标识的设置,弥补固定标识的不足。
引导标识的维护管理
标识系统的维护、管理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定期开展排查,发现损毁、灭失、缺少的标识应及时增减、调换、更新。

【住址】手动添加微信号:doudingjz,或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建筑大本营,用心做建筑!

【活动】关注豆丁建筑公众号即可免费领取建筑资料大礼包!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