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建筑设计 > 正文

住建部建设16个海绵城市 并出台试行办法考核建设效果

  •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
  • 2015-08-04 16:55


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启动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提供资金支持。


据报道,进入汛期以来,全国已有多个城市遭遇暴雨袭击,上海、南京、郑州等多个大中城市均开启“看海模式”:小区被淹、道路积水、交通阻滞、居民受困。


不少网民指出,汛期一来,“逢雨必涝”,其应对之策,已不简单是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而是建一座像海绵一样会吸水的城市。

建一座能吸水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有 网民称,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逢雨必涝”遇晴易旱,且遭遇旱涝灾害之后处置措施也只是简单的补水和排水。涝水外排会不会干了这 边淹了那边,排了上游淹了下游?有能力往外排水的城市得以保全,但排水能力弱的城市怎么办?为什么不建一座能吸水的城市?


网民“金磊”说,城市“逢雨必涝”的原因十分清楚:防洪排涝系统规划设计不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不合理,城市规划建设长期忽视洪水削减与雨水利用,城市防内涝机制不完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当下重要的综合防洪减灾之策。


应避免急于求成

有网民称,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应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对城市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本身就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下沉式绿地改造、绿色屋顶建设,或者进行路面透水铺装,相当于对城市功能进行大量改造,当然也需要大量公共财政投入。

住建部出台试行办法

为 科学、全面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各地将依据试行办法中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6 个方面的指标,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城市予以通报。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各地应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依据试行办法对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根 据试行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情况进行抽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地 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 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6个方面,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及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城市自查、省级评价、部级抽查三个阶段进行。


【声明】本文章由小编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住址】手动添加微信号:doudingjz,或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建筑大本营,用心做建筑!

【活动】关注豆丁建筑公众号即可免费领取建筑资料大礼包!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