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土建工程 > 正文

内部培训资料丨高大支模及转换层施工

  • 专业分类:土建工程
  • 2015-08-10 09:47
高大支模及转换层施工    

  高支模施工:根据住建部发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2009]87号)和模板规范(JGJ162-2008)的实施,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还须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在地下室、裙楼、大堂、多功能大厅等处都有可能涉及高支模,针对高支模应对措施是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以下内容提出明确控制措施和方法:1)模板体系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包括荷载、抗压、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基础计算和验算,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施工安全;2)必须进行专项备案和专家论证;3)加强验收,即对每个部位、环节实行严格验收;4)加强维护和保护;5)加强施工过程的旁站观察;6)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7)控制拆模时间。



1、整体思路
  • 模板支撑设计计算出自于脚手架设计计算,但它与脚手架有较大的差别;一是承受垂直荷载大;二是在施工中输送、倾倒、振捣混凝土作业会增加垂直、水平荷载,使它产生较大的振摆;三是它无连墙杆牵拉约束摆动,这对模板支撑稳定,尤其是对高支模稳定很不利。


  • 高支模坍塌事故都是失稳破坏造成的,而且都是先从局部垮塌,使钢筋混凝土牵动模板支撑往垮塌处倾倒,造成大面积坍塌。因此,要针对高支模承受荷载和结构特点,增大荷载分项系数,设置水平拉杆、剪刀撑、斜撑加固,以提高高支模的稳定强度。


  • 某八层转换层大梁截面最大为600×2400,在混凝土浇筑时垂直、水平荷载大,需对其侧面、底部支撑进行验算。同时因其底部直接支撑在楼面上,按模板工程施工要求,上层梁、板施工时,下面两层楼板支撑不可拆除,因此须对6、7层梁、板支撑和5层楼面进行验算,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2、构造设计

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

1)模板: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8mm厚的覆膜胶合板;

2)背楞:梁底模板底楞、侧模竖楞均采用50mm×100mm的木方,底楞间距250mm,架设在支撑体系顶端纵向连系杆上;侧模竖楞间距300mm,采用间距400的φ48×3.5的双钢管夹牢;

3)对拉螺杆:采用φ12的圆钢制作,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400mm;

4)支撑体系: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梁底部立杆间距300mm,排距500mm;板底立杆间距900mm,排距1000mm,横杆步距1500mm。


3、模板及其支撑体系验算


4、模板及支承架材料要求

(1)模板、木方材料要求

1)采用的模板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面层无破损和断裂现象。

2)采用的木方(搁栅)必须无朽烂和霉变,棱角方正,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无严重翘曲现象。

3) 木方(搁栅)等的含水率必须小于15%,模板、木方(搁栅)等的存放保管时必须间隔通风,上面做到防雨覆盖。

4) 进场的模板、木方(搁栅)必须经过验收,质量符合要求的才可使用。


(2)钢管支撑架材料要求

1)支撑钢管要求按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 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中Q235-A 级钢的规定。φ48 钢管的壁厚为3.5mm。

2)采用的钢管不得有严重锈蚀和损伤以及孔洞,并严禁使用有弯折痕和翘曲严重的钢管;钢管必须有良好的防腐处理。

3) 支撑架采用的必须是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4)支撑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5)使用的φ48 支撑钢管架的钢管和扣件进场时必须进行逐根逐个验收,符合要求后才可使用。

6)对进场的钢管和扣件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如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对原设计进行复核调整。


5、主要施工方法

(1)按梁的纵向轴线定出梁二侧支撑立杆的位置,然后布置现浇板立杆,梁、底水平钢管搭设按千分之二起拱。

(2)搭设时与梁纵向平行的水平抬模钢管在上,与梁纵向垂直的水平抬模钢管在下,水平杆步距小于2m。

(3)支撑立杆接长使用接轧,严禁使用转轧接长支撑立杆。

(4)搭设时按设计要求在支撑立杆底垫好槽钢或木板基础垫。

(5)支撑立杆近地面处均设置扫地杆,且离地距离200mm。同时按规范规定设置垂直和水平剪刀撑。

(6) 抬模架完成后,进行抬模架支撑系统检查,要满足稳定、强度、刚度好,上搁置方木楞间距250mm,最后上面安装梁底模板。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7)构造要求:

支撑架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支撑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支撑架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并应错开布置,二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内,同一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二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支撑架每根立杆必须垂直,垂直偏差不大于15mm。立杆采用可调底座时,底座丝口伸出的长度不得超过200mm,超过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固定。支撑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于4m 的支撑架,其二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开始向下每隔2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转换大梁施工

超高层建筑一般均有转换层,设置转换大梁,针对转换大梁施工,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控制措施和方法外,建议:

1)如果设计允许,可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时特别注意界面设置抗剪槽和抗剪钢筋,砼浇筑时注意控制按水平分层均匀进行,并且控制下层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上层砼浇筑。

2)如果设计不允许,要特别注意支撑设置和计算,也可采用桁架支撑。

3)属于大体积砼,注意控制砼内外温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比如使用高效减水剂及一级粉煤灰)降低水化热,另一方面注意外侧保温(比如在模板内侧垫塑料薄膜、模板外侧包两层麻袋等)保持砼外表温度和湿度。


(摘自豆丁网,豆丁施工整理,转载请注明)


每日学习跬步千里,豆丁施工与你同行!



豆丁施工每天干货分享,告诉你知道的不寻常的事情和你不留意的知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