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创新写法两招

  议论文创新写法两招 

   作者:雷其坤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议论文两种常  见的写法。有人认为,议论文一般就是这么写,形式上不容易创新。其实,大胆创新,精心  构思,议论文也可以采用新颖独特的写法,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下面以过去的高考佳作为例,说说议论文的两种创新写法,以供学习借鉴。

    

       一、辩论陈词式

    

       辩论以议论为主,辩论双方针对问题各发议论,抓住要害阐发论证,而且针对对方的  观点和材料进行辩驳,力求击中要害。巧借辩论陈词方式作文,形式新颖,议论灵活,针对  性强,辩论也得于选准突破口,产生四两拨千斤、以巧取胜的效果。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3 分钟)

    

       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

    

       认知

    

       尊敬的主席、评委、老师、同学:

    

       大家好!

    

       “自古多情空余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  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

    

       (一)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  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对某人某物的“亲近或疏远”程度。感情亲疏即指在心理  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识里对该事物进行感  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的判断。因此,感情亲疏常会导致对事物认知的扭曲

    

       (二)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  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  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  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  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  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三)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  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平的幽怨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  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之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  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温馨亲情,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情暖意。那么选  择公正吧,朋友!

    

       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  踏入感情陷阱!谢谢!

    

       (作者为2003 年高考某考生)

    

       点评 此文形式新颖,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文章展开时,作者紧紧扣住正方论点,  阐述“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的三个理由:先阐明感情亲疏为何会导致错误的事  物认知,再例证感情亲疏确实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最后辩证分析得出“看待事物时将公  正放在感情之上。”逐层深入,合乎逻辑思维过程。

   二、网络发帖式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越  来越发达,在网上发帖十分自由,不少人都有发帖的经历。这些帖子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或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借助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作议论文,独具一格,别有情  趣。 

      

    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张关于阅读的帖     

     发 帖 地 址 :   http   :    //bbs.sina.com.cn      发帖人:逝水无痕 

      

        发帖内容:据有关部门调  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1999   年为    60.4%   , 而   2005   年 为    48.7%  ,首次低于  50%  。与此  同 时 , 网 上 阅 读 率 由   1999   年 的    3.7%   上升至  2005   年的    27.8%  。面对此种数据,你对国民阅读有何见解。 

      

           1  楼回复者:古典情怀 

        

        真的很为国人感到悲哀。   

      

        我是典型的怀古主义者,  对于图书更是爱不释手。中国是文学大国,有很多精彩、感人的篇章在网上是搜索不到的,  而且网上文章虽多,但无论怎样也读不出手捧书卷时的那种纸质与厚重温馨、古书的清香伴  着氤氲的环境,体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情怀,感伤梁祝化蝶双飞的结局,而网上阅  读我只读出了枯燥与单调。提醒国人还是不要忘记最古老,也最具有韵味的图书。 

      

           2  楼回复者:流行前沿 

      

         反 对    !  我恰好认为手拿书本翻来翻去才枯燥。网上阅读有什么不好    ?  在网上可以有更广的信息面,有更多精彩的内容,而且还可  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节约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现在科学如此发达,给我们提供  了先进的网上阅读,而我们却依然啃书,那中国将如何发展  ?    时代青年要走在时代最前沿,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 

      

         流 行 因 我 不 同    ! 

      

           3  楼回复者:曲在沧桑 

      

        真不知道自己该支持哪一  方。寂寞时像  1  楼楼主那样捧一本书,真的可以使自己轻松,  感受到书中细腻的心灵。听见乐声会猜想远处是否有怨妇抑或是伯牙与子期在合奏高山流水:  闻到清香会猜想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香,还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草香。然而生活在这个大都市,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为了生计我  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买书或租书,而网络正好迎合了我的心理。我的儿子更是网络爱好者,根  本不习惯去翻书。手里摸惯了鼠标的人们啊  1 

      

    

       4  楼回复者:„„ 

      

           5  楼回复者:„„ 

      

        版主留言:非常感谢各位  的大力支持。书的确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但生活在繁华都市脚踏时代潮流的我们又不得不改  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只要不忘本,用何种方式读  书又如何呢  ? 

        

           (  作者为  2006  年高考某考生    ) 

      

        点评  本文形式新颖,充  满时代气息。作者将作文材料中的有关数据以帖子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人们回复帖子来发  表议论。  1  楼与  2  楼的回复分  别论证图书阅读与网上阅读的好处,针锋相对。  3  楼的回复将  两者辩证统一起来,两者各有优势。最后借助版主留言画龙点睛:“只要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武装自己的头脑,只要不忘本,用何种方式读书又如何呢  ?  ”  主旨鲜明而突出。